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极光之意 第33节  (第1/3页)
    “考题?”    “嗯,考题,宣和画院的入学考试,不都每次是截取古诗词为题的吗?”    聂广义细化了一下,解释道:“比如【野水无人渡,孤舟尽日横】,再比如【踏花归去马蹄香】,只要确定了考题,也就确定了年份。”    “也是没有梦到具体的考题……”    “那这样的话,也就没什么意义了。”    梦心之但笑不语,越发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。    这是她第一次和除了爸爸以外的男性聊起自己的梦境。    这两个聊天对象的差别,不可谓不大。    爸爸每次开始聊之前,都会先问她,梦到了哪些具体内容。    这是父女俩这么多年以来的默契。    聂广义却是专门挑了并不存在于她梦境里的内容在问。    这样一来,也确实如聂广义所说——【没有什么意义】。    一问三不知的事实,有显得她的梦境特别不真实。    如此这般,和“正常人”做的梦,又有什么区别?    看到梦心之的样子,聂广义有一瞬间的出神,好一会儿才反应了过来,解释道:“姑娘别误会,我不是说你的梦没有意义,是我一直对王希孟特别好奇。”    “聂先生好奇什么?”梦心之出声发问。    “就是王希孟这个人,以及他的全部,你一点不好奇吗?”    聂广义进一步解释说:“这个人,仿佛从天而降,只留下一幅画,被二十几位帝王竞相收藏,最后成了和《清明上河图》一起,被列为【故宫双绝】,然后又凭空消失,好像这个世界,从来都不存在这般天才的少年画师。”    “嗯。”梦心之赞同道,“确实挺让人好奇的。”    聂广义长出一口气,遗憾道:“还想着你是不是可以给我答疑。”    历史上,关于王希孟的记载,加起来,总共只有67个字。    还不是出现在正史一类的地方。    而是一个题跋。    《千里江山图》完工之后,宋徽宗把它赐给了宰相蔡京。    这个宰相,几起几落,不是什么好官。    因为艺术才华出众,和千古艺帝臭味相投。    蔡京收到赏赐,在这幅画的卷尾,写了这样的一段话:    【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。希孟年十八岁,昔在画学为生徒,召入禁中文书库。数以画献,未甚工。上知其性可教,遂诲谕之,亲授其法。不逾半岁,乃以此图进。上嘉之,因以赐臣京,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。】    标点符号是后面添加的。    那个时代还没有。    这段话本身的字数是77个,但前面的十个字,和王希孟本人并没有什么的关系。    这段话记载了,一个叫希孟的十八岁少年,原本是画学的学生。    献上过好几次画,但没有画得特别出色的。    宋徽宗却在这些“一般般”的画里面,发现了这个少年的无限潜质。    于是乎,在宋徽宗的亲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