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大圈生涯_十五、反叛(一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十五、反叛(一) (第1/2页)

    曾经有个朋友,读书很不错,但出来工作七八年后,有人怂恿他去读研究生,拿个硕士文凭,但这位朋友却已无能为力,他认为,倘若大学毕业后让他继续进修,要考个名牌大学研究生绝对没问题,然而,相隔七八年后,他学习的那股劲头,早已被烦琐的工作磨得七零八落,学习的意志,更是不复存在。

    同理,如果要让复员多年的军人,重返血腥战场,估计大部分人将丧失战斗力,说不定还特别怕死,但大圈兵团却不同,离开越南战场没多久,又转战北美,在这边打打杀杀大半年,每一个战士的血管里,还流淌着那股冲动的血,如果华人社团不知好歹拒绝支付奖金的话,那就意味着战争,大圈战士必将奉陪到底。

    每一个战士,对于战争的准备工作,可谓驾轻就熟,该搬家的搬家,该买枪的买枪,该收集情报的也忙于四处打听。军人的作风,就是雷厉风行,今天的事不等明天,饭前的事没办好决不吃饭!大家心中都清楚,兵贵神速,要么不打,要打就要打胜仗,而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效率,要抢时间,要拼速度,要令对方防不胜防、无法预料。

    我写得一手墨字,还会几句臭诗,于是,向华人商户撰写传单的任务,落在我头上。老怪开会回来当晚,我就提笔,几乎抓下一层头皮,并且避过小美人多次rou弹攻击,终于用了大半个时辰完成并润色一篇对华埠黑帮的檄文,自己默读一遍,抑扬顿挫,不要说是商户,即便我自己,也大为震动,恨不得把整个心掏出来献给大圈军,共同对抗万恶的华人社团。

    然而,众兄弟看后却不以为然,说我言过其实,但大圈中多为武夫,只能将就一下把这传单立即印发,而老李几个甚至还叨唠着担心传单可能会产生反效果云云……当时我那个气呀,终于明白什么叫“秀才遇着兵”,唉,君子不与小人计。可惜当年的传单没保留,要不贴上来让大家评评理,那么好的檄文,在那年头,往哪里找?

    大圈总部选址第二天早上就落实了,总之有钱好办事,地点在北温,穿过downtown,跨过狮门桥,离唐人街才十来分钟车程。总部在半山上,前后上万尺草坪,房子是石屋,很大很古老,俨然是座古堡,三层六千多尺十多个房间,月租八千加币,简直是座超级豪宅。虽是贵点,但那地方确有不少好处,地方大,在山区,没邻居,易守难攻,离唐人街不太远等等。道长考虑在此作总部,并为临时医院和监狱,一旦有伤员或战俘,就往这房子里送。

    其他战友,也在一个早上就换了房子,一直与我们联系的周伯,早对华人社团的所作所为看不惯,当得知我们的苦处和计划,他马上动员身边的朋友帮忙,很多战友都在他的安排下重新安置新据点,有的直接住到唐人街的商户中。从各方面的情况看来,不少商户和周伯一样,渴望着唐人街“政权”的更新换代,加上我们派发的传单效力,让广大华人商户对我们大圈充满期待。

    郑海成那边与阿拉伯人的联系也相当顺利,有现钱,就有现货,当天下午购来的枪支基本够用,只是弹药一时之间依然有点吃紧。

    过了一夜,华人社团那边也有答复,据他们所说,奖金可以商量,但前提是要释放谢会长。考虑到谢会长在当地华人中名气大,声誉还算不错,加上又有点老人病,我们若一直挟持他,对大圈的名声不利,而实际上留着他作用不大,经过开会商议后,决定把谢会长释放,让他通知华人社团,今天之内要给我们答复,是战是和,由华人社团自己把握。

    然而,谢会长释放后还不到一个小时,华人社团就打来电话,口气比以前还要硬:“奖金,每人三万,伤亡战士一视同仁,要不要你们看着办!”那种不可一世的口吻,高高在上,并不把大圈放在眼内,气得道长“啪”的一声挂下电话。

    大圈的高效是惊人的,电话那边放下,各队代表已坐到一起开会,还不待道长传达完华人社团的废话,所有与会人士已一致同意马上开战。

    陈明宇会上分析,华人社团之所以这样有恃无恐,极有可能是错误估计我们大圈的实力,一来以为我们没有群众基础,没有支持力量;二来以为我们武器短缺,实力不济;三来以为我们消息不灵,情报不通。一句话,华人社团相当轻敌……

    分析到此,会议室电话频频响起,原来唐人街的街头警车四处乱钻,到大圈原各个据点搜拿非法偷渡移民,不用说,这是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